在给宠物设计的“手游”中,藏着很多“梗”,或者说是许多有关用户体验的“脑洞”,此处的用户体验既有动物的,也有人的。
比如,在专门为猫设计的游戏《Game for Cats》的后期更新版本里,会出现老鼠被捕鼠器抓住的游戏场景,那时系统会提示:是否要花点钱放了它?结果,这个场景设计带来了不少收入。显然,这时候不是宠物猫的误操作,而是主人的有意为之。理由或许是:主人想让自己的猫有更多的游戏新玩法和惊喜,所以乐意为之消费。
又比如,在很多人看来,猫在屏幕上拍击着游戏里的镭射点或者老鼠,似乎有点傻。如果换成可口的鱼、猫粮,似乎更合适;或者说猫拍击屏幕时,可切换“菜单”,能找到猫最喜欢的食物……如果这些想法能够实现,甚至有可能衍生出宠物游戏电商等新业态。
游戏设计者进行了简化处理。没想到,不少宠物主人对“用户体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些主人用游戏来训练自家的宠物。毕竟,现代都市里,宠物也和自己的主人一样,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围墙里,缺少交际,离群索居,也不善于交际。结果,有主人就反馈称,玩游戏的猫之间,竟然能找到共同的乐趣,就玩在一起了。猫与猫之间的社交游戏,也成了产品标签,自然也能激发一些购买热情。
更大的“脑洞”来自于动物园的管理员。有管理员让号称“大猫”的老虎也成为游戏玩家,并将老虎玩游戏的视频传到网上,结果,“会玩游戏的老虎”成为网红,也成了动物园的新卖点。
在相关的报道里,还有这样一项极其奇特的研究:来自美国加州长滩太平洋海洋馆的一位动物学家发现,企鹅也对游戏《Game for Cats》感兴趣,并猜测这款应用增强了它们的性欲。这个事情广为流传,以至于美国的电视台还在深夜脱口秀节目中播放了企鹅玩游戏的节目。
相关的用户体验,汇集成了一个小众的市场。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在中国,这样的市场还没有被开发,算是蓝海市场,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它会如何?值得期待。
据一份针对宠物主人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50%的宠物狗主人月开销在100~500元之间,25%的主人每月为狗花费500~1000元,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宠物狗主人占比达到16%。尽管不是对猫的调查数据,但应该差不太多。当下,“吸猫”成为千禧一代的一种“病”,如果猫玩上游戏会如何?值得继续思考。
类似的创新点子还有很多。比如,另一款针对猫设计的手游《Paint for Cats》,其玩法是先设置好色板与画笔的形状和颜色,再通过小老鼠的吸引,让猫在捕捉的过程中留下痕迹。这款游戏中,猫抓老鼠不是重点,重点是猫最后留下的“印象派”画作。这也是一种用户体验。或许猫本身并不知道自己画了啥,但主人却会更有成就感。有新闻曾经报道过,一家动物收容所在出售猫用这款游戏画的画,所得收入用于慈善。当然,如此有艺术天赋的猫,在收容所里应该待不了多久就会有人领养了。这或许算是动物世界里的“游戏改变命运”了。
暂停一下。狗似乎被落下了,仅仅因为它们有刨坑这个不良嗜好,就让它们与游戏无缘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咱们下期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