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被一则新闻刺激到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前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
将“游戏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疾病,
并将于2022年开始正式生效。
看来我妈说得没错,
以后她再说我打游戏跟个神经病似的,
我还真的没法反驳了。
我该怎么办?
算了,先打把游戏冷静一下。
乐极生“病”,
我们该如何界定“游戏障碍”?
前段时间,瑞士日内瓦举行了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会上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其中,“游戏障碍”作为一种疾病,被纳入“由成瘾行为而导致的障碍”分类中。
此举一出,便引发了全球舆论广泛关注。将游戏障碍、游戏成瘾同疾病划上等号是否合理?游戏障碍为何成疾?玩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病?又该如何治疗?这一系列的问题与质疑都值得讨论。
简单来说,ICD-11(草案)中对于“游戏障碍”的认定主要包括3个行为模式:
失去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 游戏大于一切,游戏就是“命”; 尽管已经出现了不良后果,仍继续游戏,并且对个人、家庭、工作等造成了严重损害。 更重要的是,上述行为模式需要持续至少12个月以上。 各位“网瘾少年”们,你们中招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爱玩游戏”和“游戏成瘾”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在判定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举个例子,就像“喜欢喝酒”和“酒精成瘾”一样,后者的判定标准非常高,只有当前者的行为失控到一个“病态”的程度时,才能被判定为疾病,而唯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做出这一诊断。要知道,在全球数亿电子游戏用户中,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被判定为临床意义上的“游戏障碍”。
看到这里,小编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了下来,感觉自己有救了。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干点啥好呢?玩会儿游戏吧。
“网络游戏障碍”是否是疾病引争议
反对的声音首先来自电子游戏业界。在ICD-11公布后,世界多地的游戏协会发布了联合声明,希望世卫组织能够重新考虑将“游戏障碍”列入ICD-11的做法。
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看来,在医学上对“瘾”的定义比人们想象中的要严格得多。医学中的“瘾”指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而其最终确认则有赖于充足的临床研究。
此外,美国精神医学协会也不认同网络游戏上瘾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疾病。因为绝大多数玩家都没发展成某种疾病,所以也建议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全球行业组织业已要求世卫组织重新审视其决定,称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单独的疾病是合理的。
病的是“障碍”而非游戏
随着电子竞技被正式列为体育竞赛项目,电子游戏也逐渐被主流社会所认同,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涌入及不菲的收益,电子竞技的地位正逐年提升。奥本海默基金的数据显示,游戏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该行业的销售额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事实上,游戏障碍的根本在于“障碍”而不是“游戏”,我们不能因此将游戏“一棍子打死”,否认其正面作用和游戏产业近来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游戏企业应当加强和完善游戏的防沉迷系统,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倡导健康的游戏方式,营造游戏产业的科学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