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游戏会死吗?
一位名叫离灯的网友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会死。
近日,一位名叫离灯的网友占据微博热搜,但她已经离开这个人世了,原因是因为她妈妈砸了她的唯一爱好——游戏机,她选择在深夜跳楼自杀,并在微博留下遗言让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了网友们对于家庭教育的热烈讨论。
逝者已逝,该文章不针对离灯的情况发表意见,希望她在天堂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她的父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家庭教育伴随孩子一生,当孩子品行出现偏差时,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深思一下:
父母只管生,不管养育
老人带孩子是中国社会现在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因为经济压力,孩子一满月可能就交给爷爷奶奶了,有的则是父母离异,孩子只能跟着老人,而老人带孩子大多是吃饱穿暖就行,家庭教育方面微乎其微。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但地上有吃的、玩的物品;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但是没有任何吃的。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心理需求超过生理需求。
孩子存在依恋期,越小依恋的需求越大。所以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依恋期(指12岁以内)你对孩子的有效陪伴时间,和你挣多少钱,有多少学问都没有关系,若孩子小时候依恋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就容易形成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李玫瑾教授在《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的演讲中提到过,作为父母,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你一定要自己抚养,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要生这个孩子了。
要想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父母就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亲自抚养。
越管越错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说孩子我也从小陪着,亲自带着,可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因为现在很多人带孩子都是人在心不在,给孩子一个玩具、一个手机,自己也是一个手机,两个人互不干扰,只要孩子不吵,你觉得你牺牲了时间来陪伴孩子,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需要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无效的长时间陪伴,是有眼神交流,情感互动的陪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引导,引导就会有一个目标,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人,是活泼的、沉稳的,有担当的,还是自信的,而该怎么引导孩子也要讲究时间和方式方法。
最大的问题就是: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乱管。
小时候该管的时候不管,舍不得孩子吃苦,舍不得孩子哭,舍不得教孩子,总是说着他还是个孩子,他还不懂事。
而等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开始这也看不惯,那也想管着,通常到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孩子已经有能耐脱离父母的掌控,甚至动不动离家出走、以死相逼等等。
换句话来说,我们的教孩子的方式应该像漏斗一样,从小口进大口,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们应该对孩子越放松,而小时候则需要严加管教。
过度溺爱是毁掉孩子的元凶
《围炉夜话》中也说道:“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也跑不出骏马,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是舍得让孩子吃苦的,而过度溺爱只会让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
忘了自我成长,总想着控制孩子的一生
知乎热门话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下面有接近2万条回答,其中一条回答罗列了几乎所有中国家长都犯过的“错”:
说过的话不算数,总是忘记答应孩子的事;
喜欢用恶毒的语言骂自己的小孩,动不动就威胁;
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
喜欢窥探孩子的隐私,固执且带有偏见;
随心所欲,把孩子当出气筒
……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有资格去教育一个孩子,但是我们经常忽略自己双标有多厉害。
每年给孩子定学习目标,但却忘了自己定的新年flag从来没有立稳过;
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天天抱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说谎自己抓狂得很,但自己却经常忽悠孩子;
……
希拉里·克林顿说的一句话:“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引导和教育孩子过程,我们也要不断总结和反思,3岁的孩子和6岁的孩子相差甚远,等她长到12岁,又不一样了,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她的特性,而我们的育儿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最后,我们要明确,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人生,而孩子的人生到了某一阶段就该由她自己掌握了。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给孩子的人生带来正向和长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每位父母要坚信,你才是最了解你的孩子的人,用心,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