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政府官员访华在美国向世界发起的亚太博弈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后,两国高层官员之间在七月首次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现在,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即将访华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但在人们担心亚太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这种“频繁”的政治交流在实践中并不顺利,而且谈判的条件还不成熟之际,
《环球时报》8月12日报道称:“虽然耶伦访华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但华盛顿急于公布这一消息似乎‘并非出于纯粹的动机’。”“
珍妮特•耶伦访华的消息最初肯定是被坦率的媒体拒绝的,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复“狼来了”的故事,中方从期待和失望变成了反感。
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中失利之际,拜登政府出于“情况”而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主动派出官员访华。
事实上,戴奇、耶伦分别于5月27日和6月1日与参加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中方领导人通电话,初步表达了双方对经济合作的要求和立场。据媒体报道,如果耶伦访华顺利进行,中美官员将首次举行面对面的经济对话,最有可能是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全面经济对话。
但是全球流行病肆虐,耶伦访华之旅可能会推迟,中国和美国之间和经济问题是一个大概率将“政治化”。
为什么媒体对耶伦访华几乎都持负面态度?归根结底,这与拜登政府对中国的言行不一致有关。中国的对华政策呈现出“外松内紧”的趋势,即表面上表现出与中国和谈的姿态,但不向“美国利益”屈服。虽然在吸取今年3月18日至19日阿拉斯加中美元首会晤的经验教训后,美国对华态度从“发号施令”转变为“以理取人”,但其大部分论调仍充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误解”。
拜登政府再次玩起了访问中国的游戏,其言辞比实际意义更大。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扭转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仍是未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上个月,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访问天津期间,中国要求美国取消对中国的所有制裁和关税,这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意见一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确既繁荣又有害,没有必要把它们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耶伦的言论在美国被视为“离谱”,这是美国面临的经济形势造成的。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在印钞,推动“货币稀释政策”。从特朗普到拜登,已经有超过5万亿美元流入市场。今年5月,美国债务已攀升至28.2万亿美元,已经突破了22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提高债务上限,经济将无法自我维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事实证明,惩罚性关税对中国贸易没有决定性影响,中国近年来继续减持美国国债,进一步加大了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
2022年预算审查将于2021年9月底完成。拜登提议在5月底增加6万亿美元的税收,但只有3.6万亿美元。拜登的预算数额巨大,远远超过特朗普2020年的4.8万亿美元预算。在预算通过之前,拜登和民主党不能在中国面前示弱,但债务和通胀压力不允许这种对峙持续下去。“中国游戏”的背后,是拜登政府急于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由于美国陷入了“萝卜吃不饱,棍子不动”的困境,美国与亚太的博弈将以美国的失败告终。提前从对抗转向合作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