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某大型电玩城,几十台娃娃机前站满了全神贯注的玩家们,从不少人身后背着的娃娃收纳袋来看,他们收获颇丰。经营电玩城多年的陈拓透露,“真假混掺”是当前电玩城的常规操作,相比前些年娃娃机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假货,如今已经有了一定“进步”。(10月12日《法治日报》)
根据记者的调查,“真假混掺”已经成了娃娃机业内潜规则,消费者抓的娃娃中有相当比例是假货、“三无”产品,一些娃娃机中甚至还有假冒伪劣化妆品、不允许自动售卖的香烟等,而商家普遍没有明示“娃娃”抓中概率等信息。这些行为或问题对消费者构成了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也侵犯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
消费者抓娃娃时大都图个乐子,看中的是抓娃娃的成功率和获得感、满足感,很少有人注意娃娃等产品的标签信息、品质等,而即便抓到疑似假货,很多消费者也不以为意,不会投诉举报。揆诸现实,各地监管部门对娃娃机营销行为以及娃娃机内商品的监管大都存有忽视现象,存有薄弱环节,监管的频度和强度未达到对其他领域商品或服务的常态监管标准。而消费者的弱维权心态以及监管部门的弱监督,让不少娃娃机几乎处于法律真空中或法外之地,这助长了商家违法侵权的侥幸心理,给娃娃机营销乱象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娃娃机内的商品也是正常的商品,抓娃娃也是正常的消费或交易行为,所以,娃娃机绝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监管之外,绝不能成为“监管死角”。
相关部门有必要依法把娃娃机全面纳入监管视野,针对媒体曝光的业内潜规则以及相关违法侵权问题,健全监管机制,补足监管责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娃娃机及机内商品的巡查、抽检,并责令商家按照《游戏游艺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面准确公示娃娃机的抓中概率范围。此外,还要严肃查处通过娃娃机售卖假货、三无产品的违法行为,清理没收违法商品,并顺藤摸瓜,打掉假冒伪劣产品的上游供应链条和生产窝点。同时,向社会公布案例信息,向消费者发布警示,探索建立娃娃机诚信评分机制,帮助消费者行使选择权、监督权。
鉴于很多娃娃机都设在大型商场内,商场也应尽到管理责任,对娃娃机商家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核把关,监督商家承担起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责任,发现商家有违法问题或嫌疑,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处置,并报告监管部门。
娃娃机貌似是一个不起眼的消费项目,却也关联着不小的市场活动和消费活动,关联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无小事,知识产权保护无小事,监管部门、娃娃机驻场单位乃至娃娃机经营商家都应切实负起自律和他律责任,规范娃娃机营销行为,把娃娃机引入监管空间、维权空间,引入法治轨道,为消费者营造公平、透明、诚信的“抓娃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