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考古重大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启动打捞
世界首创!巨型“抓娃娃机”打捞古沉船
弧形梁“抓娃娃机”
部分出水文物
古船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试验现场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新华社发
(上海市文物局供图)
2015年,上海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发现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
“长江口二号”古船将采用世界首创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也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按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
据新华社
八大悬念
沉没海底150余年的清代商船能否“返航”?
目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水底被厚厚的泥沙包裹,前期探摸所获得的线索非常有限。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探摸,初步确认其年代为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对于这艘与上海开埠几乎同龄的古船,至少有八大悬念待解。
悬念一:
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2019年,水下考古小组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周边找到了其断裂的桅杆,长度逾9米,质地极其坚硬。潜水员努力从桅杆上切下一小片样本,经过分析,发现是产自东南亚的优质婆罗双木。这意味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既有可能是在东南亚建造,也有可能是全球采购材料在国内打造。那么问题来了,这艘清代商船究竟是从哪里来,又要驶向何方?
悬念二:
倾覆的原因,是超载还是遇险?
水下考古队员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水下的姿态是向左倾斜的,船尾略微下沉,但船身仍然保持完整。那么什么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恶劣天气,还是超载的货物?
悬念三:
“消失”的沙船能否“返航”?
考古工作者认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很可能是一艘沙船。沙船是一种平底浅船,适宜长江航运。1990年,上海市以沙船的形象设计了市标。由此可见,沙船对“以水而兴”的上海意义非凡。如今已经罕为人知的沙船,在上海开埠时期曾是黄浦江上繁忙航运贸易的主力。鼎盛时期,曾有数千艘沙船穿梭于黄浦江上,但目前已没有任何实体沙船存世。
悬念四:
这艘船到底姓甚名谁?
2015年,它拥有了一个考古编号:“长江口二号。对于沉船考古而言,找到船名,至关重要。考古专家们非常期待“长江口二号”出水后,能从船身上找到与其“姓名”直接相关的信息。
悬念五:
装了多少文物?价值几何?
目前已从“长江口二号”古船内外提取出水439件瓷器。此外,还有紫砂器、墨书“时泰”木桶等物品。据统计,已打开的4个舱室,每个舱室瓷器装载量估计在8000件左右,由此判断“长江口二号”古船应装载有数量庞大的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悬念六:
为什么发现了越南和元代瓷器?
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周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散落的越南瓷器,甚至还有一些保存较好的元代瓷器。越南瓷器是船员使用的物品还是船上的货物?一艘清代沉船四周,为什么会有元代瓷器?是船上乘客的收藏还是另有出处?
悬念七:
生活舱浓缩的是谁的生活?
“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完整、船载丰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经济史、海洋交往、陶瓷制造等领域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沉船生活舱浓缩了当时的整个时代背景,那么,“长江口二号”的生活舱又将显示谁的信息?
悬念八:
还会有“三号、四号”吗?
上海所处的长江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在这繁忙的航线水域里,埋藏有诸多水下遗珍。
目前,上海市已正式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最硬核”打捞
巨无霸“抓娃娃机”整体打捞
“袋鼠妈妈”船“抱”回新家
这是我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事件,其在科技层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这支水下考古技术保障“天团”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联合上海隧道股份、上海电气等企业组成,个个都是中国高端制造和工程保障的“顶尖高手”。
用修地铁隧道的技术打捞
22根专门制造的弧形梁,顶部是威力强劲的隧道盾构掘进装置,尾部搭载推力巨大的隧道盾构推进装置——这不是要修地铁,而是要打捞古船。
为什么要设计如此复杂的水下考古打捞设备?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副局长周东荣介绍说,如果采用常规的水下沉船打捞技术容易发生塌方,对潜水员生命安全和古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此外,长江口水质也非常特殊,属于浑水,且泥沙回淤量极大。即使潜水员完成水下打洞,在短时间内泥沙又会迅速回填,令水下打捞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特殊条件倒逼之下,上海打捞局为“长江口二号”古船量身定制了这套科技含量高、对文物保护程度最大的打捞方案。“用造隧道的技术来打捞水下沉船,这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还是第一次。”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说。
古船打捞分四步走
据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过程将分为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打捞设备完全不接触水下文物,而且可以将古船周围蕴含丰富信息量的考古遗址一并打捞出水。
第一步,打捞人员从打捞船上把端板顶梁组合体吊入长江口水下,沉入泥中预设位置;第二步,打捞船将在端板顶梁组合体安装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大弧形梁从水下旋转到泥下,从“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穿过,把船体“连泥带水”全部包住;第三步,22根弧形梁将与泥面上的顶梁一一连接、全部扣紧。此时,“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这副由弧形梁和顶梁共同构成的“钢架铁骨”包裹;第四步,整体起吊!打捞人员在全面检验装置整体密封性能后,将“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吊起。
打捞过程犹如“抓娃娃”
22根巨无霸弧形梁先是在古船上方安装,然后翻转到古船底部,穿过厚积的泥沙甚至岩石,将预计重达8000余吨的水下考古遗址全部“抓入怀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22根巨无霸级的弧形梁每一根虽然重达近百吨,但精密度极高,届时,在长江口水下,22根弧形梁将通过锁扣“合体”,将水下考古遗址“连抱带抓”出水。据介绍,由于弧形梁的制造精密度很高,误差在毫米级别,预计弧形梁泥下合拢之后,不仅可以确保“长江口二号”古船“无恙”,还要争取“连泥带水不漏”。
量身定制“袋鼠妈妈”船
上海打捞局还为运送“长江口二号”古船研制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工程船。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将这艘量身定制的工程船形象地比喻为“袋鼠妈妈”。根据打捞方案,“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出水之后,将被迅速提升到这艘工程船上嵌入其敞开的中部。褚晓波打趣地说,用这艘特制“母船”来运送“长江口二号”古船,就好像“袋鼠妈妈把袋鼠宝宝小心翼翼揣在兜里”。
今年年底之前,这艘“袋鼠妈妈”工程船将“怀抱”清代古船驶往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这里正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